受疫情影響,今年全國兩會延期召開。但近年來,在全國人大兩屆會議之上,呼聲不斷擴大南方集中暖氣片供熱呼聲正在逐步飛騰,特別是在長江三角洲市經濟基礎良好的情況之下。
全國兩會確定長江三角洲將全力發展集中供熱
長三角地區要緊包括江蘇、浙江、安徽和上海。由於工業産業和城市建築集中,各地出台的“十三五”能源發展規劃之中提到了在適宜地區發展集中供熱和分布式能源。
浙江省“十三五”能源發展規劃是指大力推進集中供熱,重點發展工業集聚區和工業園區熱電聯産,鼓勵有條件地區發展熱電聯産,同時支持高效快速供熱網絡建設。積極引導在二次能源需求相近、用戶相對集中的建築物、建築物、公共建築和居民區建設小型燃氣分布式能源站。
江蘇在“十三五”規劃之中還明確鼓勵新能源示範城市(工業園區)、綠色能源示範縣等地點通過分布式發電等方法滿足區域用電、供熱、供冷等多種能源需求,加快建設對醫院、學校、商場、辦公樓等超越熱管網覆蓋範圍的公共建築,推廣蓄熱電鍋爐、熱泵、電蓄冷等技術,鼓勵建設地源(水源、汙水源)等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係統熱泵供暖(製冷)。
從上述文件可以看出,與北方地區集中暖氣片供熱不同,長三角城市供熱發展不是從單一的供熱需求考慮,而是更傾向於考慮“冷、熱、電”等區域綜合能源的發展,也就是說,所提到的冷熱一體化。
北方的氣候條件和工業分布與南方不同。除了工業用熱需求之外,醫院、酒店、酒店、商場等公共和商業建築的暖氣片供熱和供冷需求也是北方城市用能的特點之一。因此,長三角地區能源綜合使用體係的發展更適合當地實際。
安徽省合肥市走上了這樣一條有別於北方傳統集中供熱、北方電空調的供熱之路。
據了解,合肥濱湖新區核心區能源項目借助地源熱泵等新能源,不僅覆蓋城市居民集中供熱,還廣泛涉及城市工商業用汽。同時,根據合肥本地資源稟賦和氣候特點,將集中供熱與集中供冷相結合。根據項目規劃,將建設約500萬平方米的冷暖能力。第三能源站一期工程已於2019年4月投入運行,規劃供冷、供熱能力150萬平方米。
與此同時,長三角其他地區也在積極探索供熱、供冷路徑。2019年,浙江紹興鏡湖新區開發建設辦公室委托上海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開展供熱、供冷專項研究。根據規劃,錦湖新區供熱供冷規劃用戶群將要緊考慮公共設施、商業、會議、展覽、文化娛樂、酒店、行政辦公、企業商貿辦公樓、城市商業綜合體、城市公共服務設施、醫院、學校等,等
2019年中旬,發布《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加快三省一市一體化發展。剛剛過去的4月1日,《江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發布,再次重申推進跨區域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新能源微電網、能源物聯網建設的重要性,互聯網+智能能源等綜合能源示範工程。隨著長三角能源發展機遇的整合,長三角區域供熱、供冷的發展將進一步加快。
本文出自金旗艦網絡部,轉載須注明出處,並加上可鏈接回原文的網址,否則會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