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以來,中國一直在大力推廣北方地區的清潔暖氣片供暖。統計顯示,北方集中供熱麵積增長敏捷,覆蓋麵積超過140億平方米。燃煤供熱仍是北方地區的要緊供熱方法,每年消耗2億噸標準煤。
核能供暖成爲北方清潔供暖新方向
對供暖需求大,如何在北方實現清潔采暖?
為此,在許多專家看來,北方大批的餘熱資源可以作為要緊的選擇。借助北方大城市和小城鎮較為成熟的集中暖氣片供熱網絡,使用技術收集燃煤電廠的餘熱,可回收鋼鐵廠,水泥廠,化工廠和建築廠的工業餘熱.
這也是清華大學建築節能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清潔供暖2025”新模式的建設框架。2019年11月,國家首個核電商業供熱項目,第一期核電供熱項目,針對當地700000平方米住宅小區,正式取暖。
據介紹,核電供熱要緊從核電機組二次回路抽汽作爲熱源,通過廠內第一換熱站和廠外供熱企業換熱站進行多級換熱,最後將熱量輸送到末端用戶通過市政供熱管網。實際上,整個過程隻發生在蒸汽加熱水和水加熱水兩個環節,既環保又經濟。
核能供熱項目工程,核能供熱安全問題
談到核顔色的變化,據說使用核能取暖,很多人更關心它的安全性能。熱力體係工程師暗示,核能供熱不具有放射性,首要應用二回路蒸汽來推進進行發電供熱;另一方麵,中國科學院院士王乃彥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於俊崇均指出,核反應堆采取的安全和防護措施非常嚴密,有三到四個屏障把核輻射包容起來。
從而保證了核供熱的安全性。
那麽,核能供熱在北方廣泛推廣的也許性不大?
政策支持。
在《北方地區冬季清潔供熱規劃(2017-2021)》中明確指出,將研究探索核能供熱,促進現役核電機組向周邊供熱,安全開展低溫水池供熱示範。
技術先行。
數據顯示,中核集團、中廣核以及國家級電廠自主研發了核能加熱反應堆技術。下一步,他們將完成前期可行性研究報告、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申請報告,確定2020年底前爭取國家批準核能供熱和核電建設項目的目標。
運行成型。
目前,落地核供熱項目采用核電站市政府供熱公司模式,負責管道分段建設和運行。供熱由政府購買,供熱公司按計量付費。
本文出自金旗艦網絡部,轉載須注明出處,並加上可鏈接回原文的網址,否則會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