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冬季集中供暖基本上采用燃煤加熱供暖的,這也是北方冬季霧霾要緊來源,因此我國探索清潔供暖,一直沒有停下過,而目前“中國清潔供熱2025模式”專題研討會,就是探索清潔供暖的注重會議。下麵就跟隨銅鋁複合暖氣片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清潔供暖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銅鋁複合暖氣片小編從研討會上獲悉,目前我國供熱總能耗約2億噸標準煤,燃煤仍是供熱的要緊一次能源,占比約77%。與此同時,我國餘熱資源豐富,一方麵,現存燃煤電廠有大批的餘熱資源,北方現有燃煤電廠裝機容量約8億千瓦,其中4億千瓦燃煤電廠餘熱可承擔120億平方米供熱麵積;另一方麵,冬季供暖期內北方集中供暖地區的低品位工業餘熱量約有40億吉焦,回收其中15億吉焦,可爲50億平方米建築提供基礎采暖負荷。另外,我國北方城鎮熱網普及,從大城市到小城鎮均有集中供熱熱網。付林表達:“基於這些中國國情特點,應采用一條與國外不同的低碳供熱發展模式。”
付林認爲,中國清潔供熱2025新模式應具有以下五大特征:
一是降低回水溫度。采用三級管網,比照溫差分級,逐級降低回水溫度,爲回收使用低品位餘熱創造條件。
二是使用低品位餘熱。包括電廠乏汽餘熱回收、煙氣餘熱回收,工業餘熱使用等。僅就煙氣餘熱而言,目前煙氣餘熱回收技術已在北京、天津、山西、山東、河南、河北、黑龍江、內蒙古、新疆、甘肅等11個省市大規模應用。已經投運和正在實施項目的供熱麵積超過1億平方米,餘熱供熱麵積超過1100萬平方米,每年減少天然氣消耗超過1.2億立方米。
中國工程院院士江億說:“如果把現有及未來能夠存得住的燃煤電廠都改成熱電聯産,並且通過新的工藝把餘熱收集上來,再補充收集北方鋼鐵廠、水泥廠、化工廠、建材廠等工業餘熱,取消收集不到的,也能保證縣以上城市70%以上的城鎮基礎供熱,熱源看來能夠保障。”
三是長輸供熱。電廠高效回收餘熱供熱,能大幅降低電廠出口供熱成本,大溫差長輸到城市後,綜合供熱成本仍低於傳統熱電聯産、燃煤鍋爐及燃氣鍋爐。
四是熱電協同。在電源側進行熱電廠“熱電協同”運行,熱電廠爲可再生能源發電調峰,同時穩定高效地供熱,在需求側使用電熱泵結合儲熱裝置,同意電網調度運行,實現電負荷削峰填穀。
五是燃氣末端調峰。當工業負荷發生波動時,燃氣調峰可保障供熱穩定。付林建議,可采用初始投資大、運行成本低的電廠餘熱、工業餘熱承擔基礎供熱負荷,采用初始投資小、氣價昂貴的燃氣爲供熱調峰,以經濟性*爲目的,優化調峰比例。燃氣調峰應靠近末端,不僅給熱源調峰,還可以給熱網調峰,提高了熱網的經濟性、靈活性和可靠性。
付林認爲,這“五個特征”將帶來“四個改變”:一是以餘熱爲主的低品位熱源取代燃煤,實現近零碳供熱;二是根據回水溫度的不同,兩級管網改變爲三級管網;三是熱力站改變爲能源站,功能從單純隔壓換熱改變爲降低熱網回水溫度、熱源調峰和隔壓;四是儲能與熱泵結合,實現熱電氣協同。
在付林看來,這一清潔供熱模式通過“五個特征”支撐“四個改變”,從而實現“三個結果”,即節能90%、減排90%、供熱成本與燃煤鍋爐相當,*終將實現“低碳”和“低成本”兩個目標。
本文出自金旗艦網絡部,轉載須注明出處,並加上可鏈接回原文的網址,否則會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