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2019年國際清潔供暖峰會在西安西縣新區舉行。業內專家表達,地熱能是儲存在地球上的天然熱能,具有清潔、高效、穩定、安全等優點。它在控製霧霾、節能減排、調整能源結構等方麵發揮著獨特的作用。特別是在暖氣片供暖領域,地熱能將成爲未來的要緊發展方向。
我國中淺層地熱助力暖氣片清潔供暖
中國的地熱資源占世界資源的六分之一。其中,淺層地熱資源每年達95億噸標準煤,中深層地熱資源8530億噸標準煤,幹熱岩資源86億噸標準煤。在能源消費結構中,地熱能使用比例增加了1個百分點,相當於3750萬噸替代標準煤、9400萬噸二氧化碳、90萬噸二氧化硫和26萬噸氮氧化物。《經濟日報》暖氣片品牌小編從論壇上了解到,目前我國地熱資源的開發使用可分爲發電和直接使用兩個方麵。該高溫地熱資源要緊用於發電,中、低溫地熱資源要緊用作主源,在25℃以下的淺層地熱能,可用於暖氣片供暖和冷卻。
據《中國地熱能源發展報告(2018)》數據顯示,我國淺層地熱能和中深層地熱能直接使用分別以年均28%和10%的速度增長,連續多年居世界第一。作爲國家級西縣新區、西縣新城作爲本次論壇的主辦單位,在分布式、“零排放”的深地熱能源無幹擾技術方麵進行了大規模推廣。陝西省西縣新區鳳溪新城黨委書記兼管理委員會主任劉宇彬介紹,該技術在2500米深的地層鑽孔,在洞內安裝一個密封的金屬熱交換器,導出地下熱能,並向地段暖氣片供暖。建築通過水循環專業設備。
目前,新城區新建了600多萬平方米的暖氣片供暖區。2018年,二氧化碳排放減少了13.4萬噸,氮氧化物減少了800噸,節約的煤炭相當於50兆瓦發電機組的一年消耗量。未來12座分布式綜合供能站全部建成後,將成爲我國規模最大的大規模使用無幹擾地熱暖氣片供暖係統的工程。它將籠罩2000萬平方米的建築用綠色能源,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860000噸,減少使用320000噸標準煤,相當於每年種植712萬棵樹木的生態補償,解決北方城市的幹淨暖氣片供暖問題。那個問題提供了解決辦法。
目前,我國地熱能源産業處於戰略機遇階段。據有關機構初步測算,地熱産業將帶動直接投資4000億元,提供就業崗位近80萬個,帶動整個地熱産業鏈總投資突破1萬億元。到2035年,整個産業鏈的總投資將達到5萬億元。《地熱能開發使用“十三五”規劃》也明確提出,各地要因地製宜開發使用地熱能。到2020年,地熱采暖(製冷)總麵積將達到16億平方米。
在地熱采暖技術日趨成熟的同時,地熱産業的發展也存在諸多瓶頸。據相關專家分析,第一,我國對地熱能産業的扶持政策不足。目前,不存在優惠稅率和補貼強度等獎勵政策的統一、明確的標準,如《地熱金融和稅收支持法》、《執行條款》和《實施細則》等。
其次,多頭管理是製約地熱資源開發的另一個因素。專家認爲,在我國現行法律製度中,3項法律與地熱能源的管理有關,地熱資源的發展缺少風能和太陽能等管理手段和措施。
與會專家指出,爲實現我國地熱能産業的規模化、可持續發展,迫切需要全麵摸清地熱能資源分布情況,爲開發部署提供科學依據。二是要發展地熱能使用管理方法,明確地熱資源和采暖的界限和標準。同時,出台優惠政策,吸引社會力量和金融資本參與地熱能産業的大規模發展。三是推動科技創新,突破技術瓶頸..設立地熱能資源開發專項資金和優質地熱能開發示範區,開展技術合作攻關。